沈實現(xiàn)
“亞洲花卉主題園”種子廣場松塔造型公共藝術作品。中國美術學院供圖
杭州亞運會的舉辦,讓中國再次匯聚世界目光。與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相距不遠的錢江世紀公園內,一座融合宋韻文化與亞洲植物文化的“亞洲花卉主題園”,以花為媒、以公共藝術為橋,向人們傳遞合作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心愿,成為亞運會熱門打卡地。為配合杭州亞運會,一批富有文化韻味、融入體育元素、融合科技感與藝術美的公共藝術作品和文化景觀在浙江多個城市相繼落地,扮靚城市公共空間、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成為家門口的“文化風景線”,為盛會營造熱烈氛圍。
近年來,以盛會助推城市文化建設已成趨勢,公共藝術成為重要抓手,彰顯城市品格、溝通中外交流、鐫刻時代記憶。藝術走向公共空間,對創(chuàng)作材質、尺度和表達方式也提出了不同要求。如何彰顯主題?如何協(xié)調與城市歷史、自然、人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近期一系列與亞運會相關的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在極力彰顯城市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活力之美、自信之美中,為藝術走向公共空間提供啟示。
如今,公共藝術的內涵和外延都大大拓展,許多創(chuàng)作者嘗試以景觀空間敘事來傳遞情感、賦彩城市生活。“亞洲花卉主題園”相關設計便是一種積極嘗試。從整體到局部,花園囊括多個景觀空間,賦予觀眾多重審美體驗。如“種子廣場”中央,用鱗片狀的竹板創(chuàng)作成一件松塔造型的作品,松塔內部通過感應裝置投射亞運影像,增強了趣味性和文化性。“好運蓮蓮”廣場的圓形水池,既是景觀設計也是公共藝術。池中種植20余種睡蓮傳遞“好運連連”的美好祝福;祥云紋樣分隔池底高差,不同色彩飽和度的玻璃形成了色澤漸變的池底空間,宛如莫奈油畫《睡蓮》般充滿浪漫詩意。夜間,池底燈光亮起,更添夢幻之感,成為花園特色夜景之一。
公共藝術作為城市文化的載體,追求文化性與藝術性的和諧統(tǒng)一。漫步杭州湖濱步行街,公共雕塑《湖之源》引人注目。該雕塑以珍珠為基礎造型,藝術化表現(xiàn)關于杭州西湖源起的傳說——“龍鳳奪珠”典故。作品中間,大大小小的珍珠鑲嵌在波紋間,形成鏤空效果,也串聯(lián)起兩側的波紋和鏡面,象征西湖的山與水,虛實相生,盡顯東方審美意蘊。雕塑中還嵌入燈光,每當夜幕降臨,光影在波紋間閃爍,成為夜間一道亮麗的景觀。在溫州市甌海區(qū)寧波路與今匯路交叉口,一座大型“龍舟”雕塑將翻騰的浪花和龍舟競渡的景象藝術化統(tǒng)一起來,既彰顯甌海區(qū)作為“中國龍舟文化之鄉(xiāng)”的深厚底蘊,也呼應其作為亞運會龍舟項目比賽承辦地的角色。
注重公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是當下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的另一個重要維度。一些公共藝術作品與空間融為一體成為景觀構筑物,觀眾置身其中可獲得沉浸式體驗。比如“亞洲花卉主題園”中的友誼花廊設計,以安吉竹子為主材,以蓮花花瓣造型搭建而成,與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遙相呼應,兼具生態(tài)美與工藝美。竹廊中懸掛多種植物花卉和燈束,營造神秘氛圍,游人穿行其間不僅獲得別樣的空間體驗,也在賞花、拍照等過程中參與了作品的最終藝術呈現(xiàn)。
在不同空間,公共藝術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在重要交通樞紐等空間中,成功的公共藝術作品往往會成為具有地域性和識別度的文化符號。比如,杭千高速富陽互通口的景墻裝置作品《奔競不息》,立體化呈現(xiàn)了杭州亞運會主圖形“潤澤”,線條的綿延起伏與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意境相合,把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山水和人文統(tǒng)一起來,寓意奔競不息的體育精神。作品下方點綴多個在富陽賽區(qū)舉行的亞運比賽項目圖標,既豐富層次表達,又強化了信息傳達。此外,在溫州市等多個城市街頭,也隨處可見許多與體育運動相關的景觀設計,為城市空間增添亮色。
以杭州亞運會的舉辦為契機,一件件公共藝術作品通過多維表達,成為對城市文化的“閱讀”和“再書寫”。這種體育和美育、城市和藝術、自然和人文的多重互動,將成為人們對亞運會記憶的亮點,也將激發(fā)公共藝術賦彩城市空間的更多可能。
(作者為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vayoma.com/showinfo-33-302470-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