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廣漢7月14日電 題:走進三星堆“象牙修復突擊隊”:如何攻克世界性文保難題
記者 賀劭清 岳依桐
“在高濕度的土壤中沉睡三千年,并有高溫焚燒過的痕跡,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出土的象牙比想象的更為脆弱。”三星堆文保中心象牙修復師尹歡近日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專訪時介紹,三星堆祭祀坑大部分象牙剛出土時就有殘缺、脫水、霉菌、酥粉等現(xiàn)象,文物修復師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nèi)為出土象牙打造與它沉睡千年的土壤相同的干濕環(huán)境,像呵護嬰兒一樣進行修復,才能更好保護象牙,避免二次傷害。
出土象牙的修復與保存一直是世界性的文保難題。象牙經(jīng)過長時間的埋藏,其內(nèi)有機物質(zhì)已被分解,大部分靠水分子保持形態(tài),出土后一旦失水便會急劇變形,一碰就碎。為保護三星堆新發(fā)現(xiàn)6個祭祀坑的出土象牙,三星堆文保中心特意設立了恒溫18℃、濕度70%的象牙修復室,目前修復室內(nèi)的“象牙修復突擊隊”已完成650余根象牙的清理、保護工作。
尹歡介紹,象牙從祭祀坑提取時都會覆蓋“面膜”——隔絕空氣的高分子繃帶,而修復師會先幫象牙取下“面膜”,清理象牙表面的泥土和霉菌,再進行修復。為避免損傷,每根象牙的一面全部清理干凈后,才會打開固定的石膏清理另一面,有時候一根受損嚴重的象牙需要花費兩三天的時間才能完成清理。
“我們給象牙‘洗臉’時,會選最柔軟的洗臉巾,就是為了避免對它造成磕損。”尹歡說,清理后的象牙存放在實驗室后,修復師們每周還會“問診”象牙,對缺水、霉菌等病癥及時開方下藥。
在所有文物修復中,象牙的修復步驟相對單一,需日復一日重復打開“面膜”、清理泥土等步驟,但尹歡卻從未覺得枯燥。“因為你每一次的修復,都對文物保護是有意義的,會覺得特別有意思。”
為了讓更多人近距離了解到文物從出土到修復的完整過程,三星堆文保中心修建了近千平方米的保護修復館。走進修復館宛如走進科幻大片現(xiàn)場,尚未完成修復的青銅神獸、多層青銅神壇擺放在工作臺,被整體提取回修復館的5、6號坑被罩在恒溫恒濕的保護艙,多名身著白色防護服的修復師圍在大型儀器旁商討修復方案,而這一切隔著玻璃的游客都能盡收眼底。
“一開始工作被人圍觀還有點不自在,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慢慢熟悉了,而且因為觀眾的存在,我們的工作需要更謹慎、仔細。”尹歡介紹,修復館內(nèi)配備了掃描電鏡、激光拉曼光譜、X光顏色儀等先進儀器,為文物修復提供科學依據(jù)。對于一些青銅器的缺失部位,大家還會借助3D打印技術完成修復。
“一件文物從出土到展出,所經(jīng)歷的不僅僅是清理、粘接,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指著工作臺上的鳥足曲身頂尊神像,尹歡笑言,考古工作者用了30多年的時間,才為1986年出土的鳥腳人像找到了另一半。目前三星堆新發(fā)現(xiàn)6個祭祀坑已出土了上萬件文物,文物修復之路漫漫,自己已做好了未來幾十年都參與其中的準備。(完)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vayoma.com/showinfo-33-27639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